创业带动就业 就业促进创业
近年来,辽河区辽河农场新鲜分场树立“尊重创业、因势利导、积极支持、完善服务”的工作理念。不断优化创业环境,为有创业志愿的农民提供自主创业的空间和机会,鼓励村民就地创业,形成了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促进创业的良性互动局面。
分场农民除了经营粮食种植,积极开拓粮食加工、水产养殖、饭店商业及理发拾荒等各种创业项目。当我们来到7村村民黄守春家的院子,一座塑料大棚里的电动打草帘机正在欢快地工作,草帘机前后四、五个人正紧张地忙碌着。随着草帘机器嗒嗒嗒的欢叫声,金黄色的稻草很快编织成草帘,并缓缓地滚下机台,工人们将打好的草帘,结实板正地捆好摞在一起。据黄守春介绍,1990年当沈阳市生产出第一批实验性的草帘机时,他就花9000多元买回了家,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如今,他家已有8台打1米至2米宽不同规格的草帘、苇板机器。“我们妇女干这种活最拿手,一天能编400多张草帘,收入100多元,平时不耽误家务,农忙不耽误种地。”一位大嫂边干活边快乐地对我们说。黄守春家生产的草帘除供应附近砖厂、蔬菜大棚外,大部分远销白城、乌兰浩特等地,最远的卖到俄罗斯。
在宿琴霞的蓝狐养殖场,只见一排排整齐的笼子里,白色的、黑色的、棕褐色的蓝狐在冬日阳光的照射下,正眯着眼睛打盹休息。今年49岁的宿琴霞,1998年开始养殖蓝狐。2010年宿琴霞将蓝狐养殖场搬迁至一家旧砖厂附近,投资100多万元新建一座1万多平方米的蓝狐养殖场。她采取赊销的经营方式,带动分场及周边村民发展蓝狐养殖业,并免费上门提供技术服务,使20多户村民走上养殖蓝狐致富的道路。如今她家的蓝狐已发展到8000多只,安置就业员工8人,年出栏蓝狐5000只左右,产值达600万元。
“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输出打工者,引回创业者”,分场负责人金哲明说。通过实施“返乡再创业工程”,分场对外出打工返乡投资的可享受外来客商同等优惠政策,积极为返乡农民工创造宽松的创业环境。在择业上,引导他们发挥自身优势,宜商则商、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同时,把树立创业精神、培训生产技能、学好经营管理有机结合起来,鼓励返乡农民工提高创业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企业管理能力,树立“处处可创业、行行可创业、人人可创业”的大创业观。开通创业绿卡,营造宽松环境。对有一定经验和信息的返乡创业农民工,积极鼓励他们自主创业,带动就业。3村朝鲜族林光南的两个儿子均在南韩打工,回到家乡后,老大利用在南韩学到的手艺,开一家具有韩国特色的狗肉馆,老二当上建筑商人。12村村民王闯,2005年开始外出打拼,淘金后返回家乡,投资150万元,创办了“稻香米业有限公司”,最近,他又投资40多万元维修库房、更换设备、硬化地面。如今他家“好得吉”品牌大米,已打入天津、北京、重庆等大城市的超市。女党员李春玲也投资100多万元建起自家的“裕丰米业公司”。12村刘三力的“鑫源粮油贸易有限公司”总投资2000多万元,年加工处理玉米水稻1500万公斤。据统计,像这样普通的农民投资超百万元的稻米加工企业近10家。
如今,这个分场的农民已掀起了全民创业、草根创业高潮,形成“创业一户、带动十户、影响百户”的滚雪球效应。
- 上一篇:冬春季大棚管理技术
- 下一篇:冬闲变冬忙四处划拉钱 林甸2万农民今冬创收1.2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