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多吨草垫、编织袋、草绳一卡车一卡车地买走
深秋的河南省淅川县大石桥乡东升村,不见秋的萧瑟,处处都是编织草绳、草垫等草制品的繁忙场景。草编业收入成为东升村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促进了农民增收和贫困家庭脱贫致富。
“丈夫生病去世后,她一度灰心失望,时常焦虑。”这是东升村3组贫困户王枝荣给乡邻的印象。“当时家里没有经济来源。”交谈中,王枝荣向笔者吐露心声,一儿一女都在上学,正是需要花钱的时候,心里怎么不着急?!
幸好,在村委会的引荐下,东升村张福海草编专业合作社优先吸纳王枝荣长期务工,日均收入100元左右,加上田里的收成,生活有了盼头。
在东升村,处处有稻草,时时闻机声。在张福海草编专业合作社里,王枝荣正在编织草垫,只见她麻利地将一捆捆稻草“喂”进草垫机里,不一会儿,长长的草垫铺展开来。
提起丈夫去世后艰难的日子,王枝荣记忆犹新:“好在现在有事做、有收入,我要靠双手摆脱贫困。”王枝荣勤扒苦做,孩子勤奋读书、学业优异,王枝荣越干越有劲,脸上终于有了笑容。如今,儿子大学毕业后工作顺利,已成家立业;女儿也已出嫁。
在东升村,4组贫困户王丙训的妻子是残疾人,虽然妻子不会说话,但能够操作绞绳机制作草绳,王丙训在草编合作社务工,依靠草编业,2018年,王丙训也脱贫摘帽。
在东升村,代代相传的草编技术,如今正编织着脱贫致富的希望。
大石桥乡群众素有编制草制品的传统,而在东升村,90%的家庭在草编项目上年收入超过1.5万元。
73岁的阮喜梅婆婆正在麻利地整草、添草、打草绳。“我一有空就编草绳,一年大概能卖个五六千块钱。稻草也不用烧了,也不用烂在田埂上。”她说。
草编产业投入不高,手工做一台草包织机,成本就100多元,买一台草绳机也不会超过700元、草垫机8000多元。低投入却有较高回报,普通农户借助一台绞绳机,一年可增收1万元左右。
“以往,乡村干部每到夏收、秋收前后,都要为秸秆焚烧问题头疼。现在,这个问题迎刃而解。”东升村党支部书记杨青波介绍,草编产业的发展不仅保护了环境,还变废为宝,稻谷低茬收割后,不仅稻草被打捆回收利用,以往空闲的田块还能全部播上油菜,又可以增加收入。
如今,淅川县及周边村镇的稻草不愁销。以东升村为中心的大石桥乡村民,把收集到的稻草编织成了蔬菜大棚防寒用的草垫、抗洪抢险用的编织袋和捆扎园艺花木、铺垫钢材用的草绳等。拉萨、安徽、陕西、湖北等地的客商纷纷赶到大石桥乡,把全乡1万多吨草垫、编织袋、草绳一卡车一卡车地买走。
红火的市场催生了大石桥乡的“草编经纪人”,他们把销售触角伸向了华北、西北等冷冻期长的蔬菜种植基地、建筑工地、花卉种植基地等处。通过互联网销售,他们还让大石桥草编走出国门,远销新加坡、日本等国。仅东升村一个村就有丹阳草编专业合作社、张福海草编专业合作社两个合作社,每年能消化稻草4000多吨,带动周边20多户贫困户,平均每户每月增收1500至2500元左右,确保了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拔掉“穷根”。
草编还带动了地区经济发展。大石桥乡草编大户在周边县市乡镇开设草编营销点,以大石桥乡为中心的草编加工基地(合作社)辐射带动从业人员几万人,一个劳动力平均年务工收入2万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