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绳包产包销
春节过后,记者在怀远县白莲坡镇采访时发现,往年“三六九、朝外走”的外出打工现象少了很多,在该镇的部分村庄,很多农户都留了下来,在家门口从事着草编行当。据了解,这个看似不起眼的老行当又在当地悄然兴起,且渐成规模,不但让乡镇找到脱贫良方,让群众实现了增收致富梦,还缓解了基层政府的环保压力,发展成了当地的特色产业。
2月10日,白莲坡镇新庄村年味仍浓,初春的瑞雪为田野里的小麦盖上了一层“棉被”,预示着今年又是丰收年。村道上到处都是整齐排列的成捆秸秆,颇为壮观。“这些秸秆都是水稻秸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白莲坡贡米的主产区就在我们镇。每年都要到12月底和次年1月上旬才能完全收上来。”陪同记者采访的白莲坡镇镇长宋玉萍介绍说,这里的秸秆不送电厂、不还田,都用来编草绳。
在村民周华英家里,记者看到房前屋后堆满了秸秆,周华英正在自家庭院里用草编机制作草绳,只见她将一根根秸秆放入草编机后,不一会儿,一盘草绳便编织出来,“俺用草编机,一天能编十来盘草绳,一个月下来大概能卖3000元左右,以前在外地电子厂打工也就这么多钱,现在还能照顾家里,这都要感谢村两委和周社长。”周华英说。
村民口中的周社长便是新庄村新庄草编合作社的带头人周玉贝。一次偶然的机会,周玉贝发现江浙等地方对草编需求量巨大,而编织草编所需的原料正是秸秆,新庄村从上世纪70年代就形成了家家用稻草打草包的习俗,把本地多余的秸秆收集起来制作草编的想法应运而生。
周玉贝随后和新庄村两委通过外出考察,详细了解了草编的成本、工时、劳动力需求、销售价格、市场需求等。经过充分调研,村两委一致认为实施草编扶贫是精准脱贫的一条好路子。
说干就干!周玉贝自掏腰包购买了草编机免费送给村民使用。然而,事情并没有他想像得那么顺利,草编机送到村子后,前来领机器的村民寥寥无几,东家看西家,都在观望等待。“可能是村民对销路还有所顾虑。”周玉贝不禁皱起了眉头。
如何能让草绳包产包销、长效运转,解决农户“打了草绳没人要”的顾虑,成了摆在村两委面前的又一道难题。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新庄村成立了草编合作社,首批20户贫困户进入草编合作社,形成了“合作社+农户”的扶贫模式。由合作社统一销售草绳,“草绳远销四川、江苏、湖北等地,一辆大卡车能运输掉30亩地秸秆制作的草绳。”新庄草编合作社负责人周玉贝说,老百姓打一盘草绳,拿一次费用,彻底解决了农户“打了草绳卖不掉”的后顾之忧。
从最初的村民有所顾虑,到现在本村秸秆不够用,目前草编在白莲坡镇已经成为一种产业,闲暇时分,大家纷纷坐在草编机前编草绳,你追我赶,干劲十足,成为当地的一道独特风景。
据了解,当前白莲坡镇正在打造“五彩”乡镇:白色的贡米产业、以红色的小龙虾和黑色的甲鱼为代表的养殖业、绿色的乡村生态游和黄色的草编产业。
“草编加工不但让贫困户找到了脱贫路,也让越来越多的白莲坡人在家乡有用武之地。”宋玉萍说,目前,在新庄村的带领下,全镇形成6个一村一品特色草编产业,带动500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2018年实现产值600万元以上。草编加工大大增加了水稻附加值,成为白莲坡镇实施乡村振兴的一个有效途径。
村子有产业,村民有增收,草编产业的快速发展还缓解了基层政府的环保压力。“在过去,每到秋收过后,白莲坡镇和皖北其他地方一样,面临秸秆焚烧屡禁不止的压力。”宋玉萍说,自从发展了草编加工,这几年的秸秆不仅没人烧,还都被村民当成宝贝“抢”回了家,编成草绳卖钱。稻草秸秆突然从三令五申、严加看管的“废品”,转变成了村民眼中的“香饽饽”,甚至要从周边乡镇收购秸秆,屡禁不止的焚烧难题就这么解决了。
- 上一篇:白莲坡镇新庄村:草绳编出脱贫梦
- 下一篇:怀远县白莲坡镇利用水稻秸秆编制草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