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阳: 稻草变废为宝搓成“金条”
眼下,水稻收割工作已全面展开,也到了处理稻草的时候,宿迁市沭阳县在实行农作物秸秆全面禁烧的基础上,推广秸秆利用,使曾经让老百姓头疼的“废草”变成了抢手“金条”。
“这个很简单,把草放进去,一天抓紧一点,能打出八盘十盘,每天还能带带孩子,照顾一下家里。”沭阳县钱集镇槽坊村村民方晓娟说。
眼看着昔日的烧火柴儿,如今变成了宝,村里也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加工草绳的行列中来。据村里的帮扶人员介绍,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不仅适宜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工,而且操作简单,就是一些残疾人也做得来,每天加工能获得30至50元的纯收益,一年下来至少能有一万多元的收入。
“我们一开始也有顾虑,因为草绳的附加值低,而且也不知道销路好不好,能不能卖出去。后来去市场了解过后,发现市场对于草绳的需求量特别大,现在都供不应求。”沭阳县钱集镇扶贫专干张谈说。
钱集镇发展草产品加工产业,为群众打开了“致富门”。购买一台草帘加工机器只要5000多块钱,成本低,风险小,效益高,一个月能赚3000多块钱。这样不仅提高了村民们的经济收入,而且也有效解决了秸秆焚烧带来的空气环境污染问题。
“对于秸秆禁烧,我们不是在堵上面做文章,而是在疏上面做功夫。引导他们参与草绳加工,促进持续增收,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沭阳县钱集镇党政办主任丁华明说。
据了解,沭阳每年产生农作物秸秆约130万吨。这些秸秆之所以能变成百姓致富的“金条”,主要得益于沭阳花木产业发展。花木经营户在出售花木时,都需要用草绳捆绑根部以固定泥土,冬季还要给花木缠绕草绳保暖。沭阳农业部门因势利导,鼓励当地农民自己生产草绳,通过自产自给,满足需求。还出台了加快草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规定草绳和草帘加工户新购置搓绳机、草帘加工机等机器设备的,给予适当补贴。此外,乡村两级也可以根据实际适当予以补贴,以减轻农户购买草产品加工设备负担。目前,沭阳县约有2900户农户从事草绳加工,人均年收入2万元,年加工费超亿元。如今,草产品加工在沭阳已形成了一个新兴产业,在解决秸秆综合利用和促进农民增收方面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结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