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岛“草绳船”与“火囱船”
自1952年第一个渔业生产互助组成立后,蚂蚁岛渔民翻开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新篇章。1954年初,蚂蚁岛实行“一岛一社”(渔业生产合作社)经营模式,原先几艘小张网船已跟不上集体化生产方式发展,社里计划打造7艘大捕船。这个雄心得到舟山地委的支持,获得国家贷款3万元,并向沈家门一船厂购买了3艘大捕船投入生产。到哪去筹购买余下4艘大捕船的钱呢?合作社班子多次开会,讨论对策。
“千难万难,发动群众就不难。”合作社召集社员代表,群策群力。一老渔民发言:“国家已经给阿拉贷款了,阿拉不能再抽‘伸手牌香烟’了。蚂蚁岛人有骨气,要通过自己的双手把4艘新船买回来。”一年轻人说:“阿姆给我结婚的钱,我拿出来给合作社买船,等有钱了我再结婚。”大家热情高涨,还有妇女代表当场摘下银耳环,捋下银手镯。
第二天,消息传开,社员们纷纷把自家的火囱、蜡烛台、铜面盆、金银首饰等都捐出来,甚至还有社员把镶嵌在衣橱、棉柜、箱子上的金属都挖下来捐给集体。柴多火焰高。全岛共筹得铜火囱450只,加上另外一些值钱物件,共兑换来9500元现金,购得一艘崭新大捕船,取名为“火囱船”。
有了第一次发动群众的成功经验,合作社领导再次召集积极分子开会,讨论如何购买剩下的一对船?“这对大捕船的钱,由我们妇女来解决!”妇女主任表态,“我们搓草绳卖钱买大捕船。”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第二天,妇联召开全体妇女大会,号召全岛妇女同心协力搓草绳。全岛妇女一致响应。就这样,无论年老的、年轻的,白天干活,晚上搓草绳。一些妇女干部更是带头挑战,积极分子应战,出现你追我赶热潮。
现年近70岁的李菊娥告诉笔者,从未搓过草绳的她手心都搓出了血泡,连草绳上都是血。婆婆心疼,手把手教她……
“那时一到晚上,家家户户都是敲打稻草的声音。没灯,月亮底下搓;下半夜打瞌睡了,嘴里咬根带鱼丝,或冷水洗脸。放学回家的孩子也帮大人打下手、做替工。”参加过生产突击队,后担任长沙村妇女主任、现年72岁的李赛琴风趣地说,“找对象时,家长们把搓草绳作为相亲条件之一。如果能,那说明勤劳。”
全岛妇女总动员,从11月搓到次年1月,总共搓了12万斤草绳,换来9600元,又买回一艘大捕船。为纪念全岛妇女的功劳,这艘大捕船取名“草绳船”。余下的2艘船通过发展生产、增产节支,最终购得。
当年,蚂蚁岛人本着勤俭办一切事业的坚强决心,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一穷二白的蚂蚁岛建设成为浙江沿海渔区,乃至全国闻名的渔业先进典型。
- 上一篇:草绳厂“吃光”全村秸秆
- 下一篇:草绳拉犁拓荒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