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秸秆变“草绳”民俗活动乡味儿浓
“搓草绳比赛倒计时3秒钟,3,2,1……开始!”随着工作人员的一声口令,昨天下午,元通街道“珍惜稻草、变废为宝”系列活动在新兴社区居委会举行。搓草绳、打蒲团等一项项富有乡土气息、贴近农民生产生活的趣味民俗活动,在村民的加油和欢笑声中精彩上演。
为积极响应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严禁秸秆露天焚烧,保护自然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同时也为进一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村民业余生活,元通街道文化站、团委、妇联、工会联合县文联,举行了以“禁止焚烧稻草,保护自然环境”为主题的手工编织农具展览、趣味民俗比赛等活动。
下午1点,由街道6个村(社区)和5家企业组成的16支搓草绳队伍在赛场上展开了激烈角逐。捋稻草、掸稻草、扎稻草、洒水……参赛选手两人一组,一前一后,相互配合,灵巧的双手熟练地翻动、旋转、揉搓。一时间,赛场上稻草翻飞,粗细均匀的草绳不断加长,犹如一根无限拉伸的麻花。
“以前家家户户搓草绳,现在草绳被尼龙绳代替,稻草的用处越来越少,为了图省事,就干脆在田里一把火烧掉。”电庄社区的参赛选手倪松观告诉记者,今年街道里大力宣传秸秆禁烧的政策规定,老百姓们都非常重视,将秸秆还田利用,自觉地为保护自然环境出一份力。
一边是热火朝天的搓草绳比赛,一边是志愿者现场演示手工编织农具。手编爱好者陆宗麟教村民们用废弃的稻草秸秆编织草绳、蒲团等。“草绳在农村家庭和农业生产中用途很广,除了烧火做饭、当饲料,还可以用来做生产生活工具,草绳最好是用晚稻柴做,晚稻柴韧性要好,而且不容易断,使用时间长。”陆宗麟一边说一边编,手上的动作丝毫不见减缓。
当天,街道还邀请了元通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前来参加活动。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认识了竹篮、蚕匾、领条、米筐、夹担、鸡笼、木屐等农业生产生活中使用的器具,还和爷爷奶奶们学会了编草绳、打蒲团,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实践能力,还进一步传承、弘扬了民间民俗文化。
除了精彩的比赛项目,元通街道还精心准备了“秸秆禁烧”联合签名、“非遗”知识讲座、文化展板宣传、趣味体育活动等项目,邀请全村男女老少一起来感受美丽乡村和民俗文化的魅力。“大面积焚烧稻秆,会严重污染空气。通过这样的民间民俗活动,可以唤起村民对童年生产生活和美丽环境的记忆,让村民们自觉保护环境,变废为宝。”元通街道文化站站长沈利平表示。
- 上一篇:从编草绳到织草毯 看南京如何把秸秆“变废为宝”
- 下一篇:稻草变草绳 日收上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