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规则》(三)
TAG:新,《,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规则,》,三,第十, 联系人:张经理 销售电话:15937370357 点击: 字号:大中小
第十一条 使用有端、侧板的平车装载长度或宽度超出车地板的货物,或因货物拉牵加固需要,可将端、侧板放下,同时用镀锌铁线将其与车体捆绑牢固或用锁铁卡紧。
涂打“关”的平车在运行时,端板应处于立起关闭状态。特殊情况下,在安装车钩缓冲停止器后允许将端板放倒运行;或将两平车相邻端的一辆平车的端板采取可靠吊起措施后,可将另一辆平车的端板放倒运行。
变化情况:或因货物拉牵加固需要,可将端、侧板放下。
第十三条 重车重心高度从钢轨面起,超过2000mm时应按表2-2的规定限速运行。限速运行时,由装车站以文电向铁路局请示,铁路局货运管理部门以电报批示,跨局运输则应同时抄给有关铁路局货运、运输、调度、机务、工务等有关部门,并符合本规则第三十四条的规定。
表2-2
| 
				 重车重心高度H  | 
			
				 运行限速  | 
			
				 其中:通过侧向道岔限速  | 
		
| 
				 (mm)  | 
			
				 (km/h)  | 
			
				 (km/h)  | 
		
| 
				 2000<H≤2400  | 
			
				 50  | 
			
				 15  | 
		
| 
				 2400<H≤2800  | 
			
				 40  | 
			
				 15  | 
		
| 
				 2800<H≤3000  | 
			
				 30  | 
			
				 15  | 
		
变化情况:明确了限速运行铁路局电报批示主管部门,由铁路局货运管理部门负责。
第十四条 货物的装载高度、宽度和计算宽度,除超限货物外,不得超过机车车辆限界基本轮廓和特定区段装载限制。
变化情况:取消了货物装载限界,改为机车车辆限界基本轮廓
第十六条 平车、凹底平车、长大平车局部承受货物重量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车辆横中心线两侧等距离范围内承受均布载荷或对称集中载荷时,容许载重量见表2-3、表2-4、表2-5。
表2-3 平车局部地板面承受均布载荷或对称集中载荷时容许载重量表
| 
				 
 容许载 车型 重量(t) 
 
 
 地板 两横垫 负重面 木中心线 长度 间最小距离 (mm) (mm) 
  | 
			
				 N17AK、 N17AT、 N17GK、N17GT、 N17K、 N17T  | 
			
				 NX17AK、 NX17AT、 NX17K、 NX17T  | 
			
				 NX17BK、 NX17BT、 NX17BH  | 
			
				 NX70、 NX70H  | 
			
				 NX70A  | 
		|
| 
				 1000  | 
			
				 500  | 
			
				 25  | 
			
				 25  | 
			
				 25  | 
			
				 30  | 
			
				 40  | 
		
| 
				 2000  | 
			
				 1000  | 
			
				 30  | 
			
				 30  | 
			
				 30  | 
			
				 35  | 
			
				 50  | 
		
| 
				 3000  | 
			
				 1500  | 
			
				 40  | 
			
				 40  | 
			
				 40  | 
			
				 45  | 
			
				 62  | 
		
| 
				 4000  | 
			
				 2000  | 
			
				 45  | 
			
				 45  | 
			
				 45  | 
			
				 50  | 
			
				 66  | 
		
| 
				 5000  | 
			
				 2500  | 
			
				 50  | 
			
				 50  | 
			
				 50  | 
			
				 55  | 
			
				 70  | 
		
| 
				 6000  | 
			
				 3000  | 
			
				 53  | 
			
				 53  | 
			
				 53  | 
			
				 57  | 
			|
| 
				 7000  | 
			
				 3500  | 
			
				 55  | 
			
				 55  | 
			
				 55  | 
			
				 60  | 
			|
| 
				 8000  | 
			
				 4000  | 
			
				 57  | 
			
				 57  | 
			
				 57  | 
			
				 63  | 
			|
| 
				 9000  | 
			
				 4500  | 
			
				 60  | 
			
				 60  | 
			
				 61  | 
			
				 65  | 
			|
| 
				 10000  | 
			
				 5000  | 
			
				 70  | 
			||||
注:当负重面长度介于上表两数之间时,可采用线性插入法确定容许载重量。
变化情况:1.取消了N6、N17、 N60、 N16、 N17G、 NX17、 NX17A、NX17B车型。增加NX70A。
2.取消了负重面11000mm、两横垫木5500mm的数据。
(二)货物支重面长度小于所需两横垫木之间的最小距离时,可按需要先铺设两根横垫木,然后在横垫木上加纵垫木,将货物均衡地装在纵垫木上。
第十七条 C62A*、C62A*K、C62AK、C62A*T、C62AT、C62BK、C62BT、C64K、C64H及C64T型敞车局部地板面承受货物重量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变化情况:取消了C62A、 C62B 、C64等非提速车型。
(一)仅在车辆两枕梁之间、横中心线两侧等距离范围内承受均布载荷或对称集中载荷时,容许载重量见表2-6、表2-7。
表2-6 60t、61t敞车两枕梁间承受均布载荷时容许载重量表
| 
				 车辆负重面长度(mm)  | 
			
				 车辆负重面宽度B(mm)  | 
			
				 容许载重量(t)  | 
		
| 
				 2000  | 
			
				 1300≤B<2500  | 
			
				 15  | 
		
| 
				 B≥2500  | 
			
				 20  | 
		|
| 
				 3000  | 
			
				 1300≤B<2500  | 
			
				 16  | 
		
| 
				 B≥2500  | 
			
				 23  | 
		|
| 
				 4000  | 
			
				 1300≤B<2500  | 
			
				 17  | 
		
| 
				 B≥2500  | 
			
				 26  | 
		|
| 
				 5000  | 
			
				 1300≤B<2500  | 
			
				 18.5  | 
		
| 
				 B≥2500  | 
			
				 29  | 
		|
| 
				 6000  | 
			
				 1300≤B<2500  | 
			
				 20  | 
		
| 
				 B≥2500  | 
			
				 32  | 
		|
| 
				 7000  | 
			
				 1300≤B<2500  | 
			
				 23.5  | 
		
| 
				 B≥2500  | 
			
				 35.5  | 
		|
| 
				 8000  | 
			
				 1300≤B<2500  | 
			
				 27  | 
		
| 
				 B≥2500  | 
			
				 39  | 
		|
| 
				 9000  | 
			
				 1300≤B<2500  | 
			
				 30  | 
		
| 
				 B≥2500  | 
			
				 43  | 
		
注:当负重面长度介于上表两数之间时,可采用线性插入法确定容许载重量。
表2-7 60t、61t敞车两枕梁间承受对称集中载荷时容许载重量表
| 
				 横垫木中心间距(mm)  | 
			
				 横垫木长度L(mm)  | 
			
				 容许载重量(t)  | 
		
| 
				 1000  | 
			
				 1300≤L<2500  | 
			
				 13  | 
		
| 
				 L≥2500  | 
			
				 17  | 
		|
| 
				 2000  | 
			
				 1300≤L<2500  | 
			
				 14  | 
		
| 
				 L≥2500  | 
			
				 20  | 
		|
| 
				 3000  | 
			
				 1300≤L<2500  | 
			
				 17  | 
		
| 
				 L≥2500  | 
			
				 21  | 
		|
| 
				 4000  | 
			
				 1300≤L<2500  | 
			
				 24  | 
		
| 
				 L≥2500  | 
			
				 30  | 
		|
| 
				 5000  | 
			
				 1300≤L<2500  | 
			
				 32  | 
		
| 
				 L≥2500  | 
			
				 42  | 
		|
| 
				 6000  | 
			
				 1300≤L<2500  | 
			
				 43  | 
		
| 
				 L≥2500  | 
			
				 49  | 
		|
| 
				 7000  | 
			
				 1300≤L<2500  | 
			
				 46  | 
		
| 
				 L≥2500  | 
			
				 55  | 
		|
| 
				 8000  | 
			
				 1300≤L<2500  | 
			
				 50  | 
		
| 
				 L≥2500  | 
			
				 60(61)  | 
		|
| 
				 8700  | 
			
				 60(61)  | 
		
(二)两枕梁直接承受货物重量且两枕梁承受的货物重量相等时,全车装载重量可以达到车辆容许载重量。
(三)在车辆两枕梁内外等距离(装载长度不超过3.8m)、宽度不小于1.3m范围内(小于1.3m时加垫长度不小于1.3m的横垫木)承受均布载荷(加垫横垫木为对称集中载荷)时,全车装载重量可以达到车辆标记载重量。
如果需要在货物下加垫横垫木或条形草支垫(稻草绳把)时,应分别加垫在枕梁上及其内外各1m处。
变化情况:增加了加垫横垫木为对称集中载荷的情况。
第十九条 货物突出平车车端装载,突出端的半宽不大于车辆半宽时,允许突出端梁300mm;大于车辆半宽时,允许突出端梁200mm。超过此限时,应使用游车。当装载货物突出车端不加挂游车时,货物突出端不得与带风挡客车连挂。
变化情况:由于带风挡客车较多,特增加了当装载货物突出车端不加挂游车时,货物突出端不得与带风挡客车连挂。
- 上一篇:5大类特殊货物公路运输注意事项
 - 下一篇:玉米稻草青储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