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用草苫 农家乐景色更美观
农家乐里,最多的是草房子。用毛竹搭架子,墙壁用草苫,屋顶用草苫,整个房子,除了毛竹,就是草苫。不是茅草,用的都是从田里收割的稻草。稻草易烂,过两年,就要修葺一番。如果一家人出了门,有两年三年没回来,这草房子,就一点一点回到土里去了。有五年十年,草房子连影子都看不到了。用现在的话说,草房子很环保。
不过,草房子真的很矮、很小。自我记事开始,面向南方,可以望见十里之外的青龙山,山不高,后来我知道,那山,海拔不过100多米。但它就是高高地耸立在那里,在童年的沙地,站成一个标志。因为四十年前 ,沙地里的农家乐,低矮而瘦小,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同样低矮的视线。
但自我出生之后,农家乐便像到了春天,一层一层往上长了,像地里的麦苗,过了立春,开始拔节生长。20世纪80年代,草房子一幢一幢消失,变成粉墙黛瓦的平房。农家乐里的人,称“瓦屋”。称“瓦屋”,是与“草房子”区别,屋上,有瓦了。四周,有墙了。瓦屋比草房子高,比草房子亮。到八十年代末,瓦屋变成了楼屋,楼屋是二屋半的小楼,还是盖瓦片,但分楼上楼下了。到九十年代,楼屋开始长高,变成三层。然后,三层半,三层半上面,要再加一个炮台。炮台上,架一个很高的电视塔,原来要装个天线,收电视信号。一家人高高地擎起这么个天线,旁边一片人家信号都受到影响。于是,家家户户都高高地擎出了天线。进入新世纪,天线又一杆一杆消失了。有线电视进入了农家乐。
就我现在所知道的,农家乐的很多东西都已经进入历史。譬如牛,消失最早,八十年代中后期有拖拉机耕地之后,牛就从沙地消失了。譬如独轮车,脚踏车普及之后,独轮车就没什么用了。譬如石磨,有舂粉厂以后,就退役了。譬如石捣臼,做年糕用,九十年代开始,村里就用机器做年糕了。可是,石磨、石捣臼没那么容易消失,毕竟是一块几万年的石头,退役之后,就被人花钱搜去,做了装饰品。草房子消失了,平房也消失了。那些在钱塘江上来来往往的小船消失了,那些牛拉的车也不见了。
消失虽然让人缅怀,但有时消失是好事情,因为有了新的更好的东西替代。我说我来到农家乐这四十年,农家乐消失的东西,多过过去四千年。秦砖汉瓦上,没有留下现在这个农家乐的造像。那些壁画上,也没有。没有汽车、没有马路、没有楼房、没有飞机、没有手机,更没有朋友圈。但我们有,因为我们正在创造历史。习总书记说:历史是人民创造的。
从2000年之后,农家乐创造的就更多,生长得就更快了。农家乐的边上,建起了飞机场,叫“国际机场”。我的那些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农家乐的爷爷奶奶们,望着划过天空的神鹰,目驰神往。
农家乐的楼房开始变了。有一些,长得更高,十几层、二十层,像春笋一样,噌噌地往上生长。有一些,不追求高度,开始追求样式的漂亮,去杭州、去上海,找图样,要尖顶、要落地窗、要复式、要越层,打扮成了城里人说的别墅模样。马路开始变宽,更宽,四车道、八车道,有花坛、有隔离。2009年,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建设一个叫“大江东”的新概念;2015年,大江东正式实体化运行。沙地,变成了大江东,大江东变成了主城区。杭高分校、中策分校、国际学校、宝龙广场,福特、吉利、广汽、格力,地铁、高铁、过江隧道、出海码头……像遥远传说中的凤凰,飞临大江东,在大江东落户、生根。短短数年,跨过钱塘江,沙地之上,大江东新城迅速拔地而起。大江东成为大湾区建设的核心区、拥江发展的主平台。省委车俊书记说:要把大江东打造成为标志性、战略性改革开放大平台。
沙地在发展,在提速。我在沙地生活了四十年,在这个农家乐生活了四十年,这四十年,正好是中国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四十年,这四十年,我见证了它的进化和变化,它见证了我的成长和茁壮。现在,当我回想起四十年前一个农家乐的模样的时候,感觉到了神奇。这四十年,特别是这十年,有一种伟大的力量,在推动着一个农家乐快速地向前进化,推动着一个区域快速地向前发展。和过去相比,这个速度,让人瞠目。
清晨,当我站在钱塘江大堤之上,迎接杭州这座城市的第一缕阳光的时候,突然想起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的名句。苏轼和杭州是有很深的缘分的,虽大江东去,但一截苏堤,已被历史铭记。今天,在钱江的两岸,在杭州,在勇立潮头的钱塘江精神引领下,将会有更多的风流人物,也有更多的功绩,被历史铭记。
- 上一篇:园林绿化常见草帘问题
- 下一篇:草袋围堰施工时怎么处理围堰底与河床的接触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