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绳的路程
“冷水浸盆捣杵歌,掌心膝上正翻搓。一双两好缠绵手,万转千回缱绻多。缚得苍龙归北面,绾教红日莫西矬。能将此草绳搓紧,泥里机车定可拖。”也许没几个人读过这首诗,诗里描述的情景也没几个人见过。这是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聂绀弩笔下对旧时农民搓草绳的描述。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稻谷脱粒之后的秸秆,可以用来编织成绳,用于捆绑。这些材料取之即来,方便实用。随着工业进步,塑料绳、尼龙绳等化工产品既结实又便宜,从而渐渐取代了草绳。自此,草绳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青山绿山就是金山银山”,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整个社会开始越来越注重环境保护。化工产品在制造、使用和回收方面都会产生污染,而脱粒之后的秸秆由于不再有利用价值,从而被农民大量焚烧,也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草绳,这个在制作端和使用端都十分环保的物件,被一些企业、组织看出了商机,并因此创造了一条草绳产业链。这些企业、组织在赚取利润的同时,为农民增收、环境保护等方面也做出了不小贡献。南通草金秸秆合作社就是专门从事秸秆综合利用的组织。合作社吸纳了数千户当地农民加入,年消化秸秆数千吨,为农民创造了数百万元的草绳编织收入。
草金秸秆合作社的实际“掌舵人”是一名80后。项目成立之初,为了推广草绳编织,这个叫金晶的残疾姑娘时常蹒跚在田间地头,一遍又一遍地向正在劳作的农民讲解项目内容、描述项目运作方式。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合作社日渐壮大。
之所以能够说服那么多农民加入,并不是因为金晶多跑了几趟腿,而是因为她在当地农民心中有着良好的信用背书。在成立草金秸秆合作社之前,金晶已经做了好几年的农民。腿脚不便不适宜劳动生产,所以她便给劳动生产者提供配套帮助——供应化肥、农药、种子,提供病虫害防护知识等等。
2003年,电子专业毕业的金晶并没能像其他同学那样,找到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腿脚残疾让她最终只能在残联的帮助下,通过重新学习,当起了一名按摩师。然而命运多舛,几年后她所在的按摩店关门歇业,金晶索性回了农村老家。
相信回老家也一定能够生活好的金晶当起了农资连锁店的销售员。一股倔劲,让金晶迅速成为公司年度最佳员工,并最终成为3家门店的负责人。长期的合作,让当地农民对金晶十分信赖。他们相信那个不管刮风下雨,只要一有病虫害方面的困难,就第一时间赶往地里帮助解决问题的姑娘绝不会欺骗他们,所以当金晶宣扬草绳编织项目的时候,他们都给予了最大的支持。
草金秸秆合作社的成功经验,不仅得到市、区政府部门的肯定,还得到了省里的特别关注和推荐,多个市县都在开始运作相类似的项目;就连隔壁安徽省的一些地方都专门派代表来通州考察学习。金晶也凭借在这其中的出色表现,获得了省“最美新型青年农民”“全国乡村好青年”的荣誉称号。
如今,农村的道路已经不再泥泞,只要用心,不算宽广的水泥路上,也能跑出不一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