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丨草帘“编”出致富路
“现在我们有地方学技术,产品能卖出去、价格也合适。”近日,英吉沙县乌恰镇团结新村亚瓦格地席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玛依努尔·玉苏音一边娴熟地编织着草帘、一边开心地诉说着现在的幸福生活。
2018年,喀什地区教育局驻村工作队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在该村发展传统草帘编织的基础上,引进机械化作业,推行合作社生产,促进多元增收,闯出了一片增收致富的大天地。
发展传统编织业 建立合作共赢模式
“刚开始我很犹豫,担心挣不到钱,因为我们村以前搞过草帘编织,但市场销售不好,好多人就没做了。”合作社社员艾买提江·喀迪尔说。
有一次工作队到艾买提家走访时,了解到该村有草帘编织的传统,很多人都会草帘编织技术,而且村里周边盛产芦苇,非常适合编织草帘。但由于交通不便、市场开发迟缓,导致很多村民丢弃技术,靠种地、务工营生。工作队与村“两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决定发挥这一传统优势,积极与本县、邻县、和田等地客商洽谈,采取订单式生产方式,帮助村民解决销售难问题。同时,利用入户走访、村民夜校、技能培训等时机,反复做好思想引导工作,算好经济账,鼓励村民重振旗鼓、重操“旧业”,坚定利用草帘编织脱贫致富的信心。
2018年6月,团结新村亚瓦格地席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了。“我们又可以通过编织草帘赚钱了,太好了!”贫困户迪丽胡玛尔开心不已。在工作队努力下,合作社成立初期带动90余人通过编织草帘,实现在家门口稳定就业。
引进机械化作业 提质又增效
手工编织的草帘成品虽然有了市场,但效率低下、质量不好保证,很难满足客户需求。如何让197户贫困户能够依托草帘编织拔掉“穷”根、稳定增收,成为摆在工作队面前的一件大事。
“我们可否引进草帘编织机械,改变传统手工作业模式?”“想要提高效率,先得从技术上攻关。”……工作队会同村“两委”问计于民,邀请致富能手、草帘编织“专家”献计献策,最终决定引进标准化作业机,改善、创新传统作业模式,推广以“机器编织+手工制作”齐头并进的生产经营发展模式。
说干就干,工作队召开村民议事会,再次征求群众意见,这本符合实际的“致富经”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赞同,也得到了镇党委的大力支持。经过多方努力,合作社引进了10台大型草帘编织机,有效提高了草帘编织的效率和质量,提高了经济效益。
“刚开始我还担心挣不到钱呢。没想到引进这些机器后,编织快了、质量好了,好产品供不应求,不但销路好,价格也好。我每个月能挣3000多元钱!感谢党的好政策!”合作社社员塔依尔·阿塔木夏兴奋地告诉笔者。
为帮助更多贫困户稳定增收,工作队采取“致富能人+授课老师”定期培训和“老员工+新学员”结对帮带模式,手把手教技术、面对面传知识,确保了合作社社员、当地村民一学就会、会了能用,可轻松上手。合作社社员由90余人增至200多人,年利润10万多元,人均月收入3000余元,初步实现全村197户贫困户每家一人编织、一人就业带动全家增收的目标。
“我们的产品销售到了和田、喀什、阿克陶等地,现在我购置了新家具,日子越来越好了。”合作社社员亚森·图尔荪尝到了甜头,美滋滋地过着幸福的生活。
拓宽销售渠道 实现多元增收目标
“我们不能局限于当前、满足于现状,要乘势而上,多元化开发产品,保证产品质量,用好的产品去稳步占领市场。”工作队长左都新经常对合作社社员这样鼓励。
工作队结合实际,以扩大本地销售市场为突破口,借助网络开辟网上销售渠道,确保产得出来、卖得出去,效益越来越好。利用技能小课堂,组织村民学习先进编织技术和网上销售经验,依托天猫、淘宝等网络渠道,实行多位一体同步促销,切实帮助当地村民实现多元增收的目标。采取“集中作业+零散生产”的模式,将未加入合作社但具备生产条件与生产能力的村民纳入草帘编织队伍,引导其利用农闲时节在家手工编织作业。
“我家种了15亩杏树,闲暇时间我就在家编织,把产品交给合作社,每月根据编织的成品去领钱就行,不仅不影响农活,还有额外的收入!”村民罕扎代姆·图尔荪很满足当前的生活。
30余户分散作业的村民为提高效率,根据传统编织技术自主研发了具有去皮、加工等便捷化功能于一体的“处理机”,大大提高了效率,分散作业村民月均收入达2000余元左右。
下一步,工作队将在研发新产品、管理抓质量、线上抓推广上下功夫,常态化培训提升村民编织技术,努力培养一批技术好、懂经营、善管理的致富带头人,示范带动村民抱团发展、共同致富。
- 上一篇:【年代记忆】搓草绳的日子
- 下一篇:旧草帘可以这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