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草绳”拴住了群众心
穷二白,如很多乡村一样,杨洪志上任伊始,高原村的现状,确实如此。
村穷,但杨洪志却是村里的致富能手。
2003年8月,杨洪志被镇党委任命为高原村党总支书记。当时高原村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不到3000元,村集体无任何收入。
上任后,他每天都进门入户,找党员群众代表谈心,探寻强村富民的发展道路……后来他总结:村内土地耕种难,人人无创业技术,户户无增收项目,村集体无支撑产业是村薄民穷的根本。
两个月后,杨洪志的日记写了一整本,心里有了平面蓝图,理清了思路。
在高原村,草编的历史,已有20个年头。那时候在马陵山镇和周边乡镇有不少取土烧砖的窑场,场内常年需要大量草绳和草片,村民们就利用农闲时间,把稻草收集起来,以备编织草绳、草片销售,赚点零钱补贴家用。但由于当时的编织机械是人力操作,每天编织的数量有限,收入也不高。
2010年,省政府全面部署了“秸秆禁烧”工程。杨洪志想,何不引导村民购买电动机械化的草绳编织机器,大量收购稻草编织草绳外销呢?杨洪志首先找到村民高先富和高晓宇两户,他们每家都有四五个劳动力,而且没有人外出打工。在杨洪志的带领下,他们各投资2100元购买了电动机械化草绳编织机械,效率是原来人工编织机的10倍。
农闲时,一个劳动力编织草绳外销,每天可收入80多元。杨洪志和村组干部陆续带领村民前来参观学习,三个月后,高原村民就购买了470台半自动化草绳编织机械,每个劳动力农闲时间编织草绳可销售收入1.5万元左右。
然而,到了2011年夏天,杨洪志到村民家中收取农业保险金时,发现全村只有不到10户村民在编织草绳,而其他的村民都停止编织了。杨洪志经多方调查了解才搞清楚:原来夏季是草绳销售的淡季,冬季一捆草绳可卖16元,夏季连12元也卖不上;而且,夏季是梅雨季节,降雨量大,湿气大,贮存的草绳易发霉烂掉,所以村民不愿编织。
成立“草绳编织销售专业合作社”,杨洪志开始破解草绳编织的难题。他把全村400多台编织机统一管理起来,实行统一购稻草、统一编织、统一销售。三个月后,杨洪志筹资150万元,完成了草绳编织销售专业合作社的创立和仓库的建造,村民编织草绳人均年可增收3000多元,村集体年可创收20万元。
如今,全村每台编绳机每天加工草绳200斤,消耗草绳3600吨,其中超过7成的秸秆来自周边村。去年全村仅编草绳产值就达千万,每户收入在2万多元。目前,全村有460多户从事草绳编织。邻近的广玉村、拾墩村等村庄也开始纷纷效仿,发展草绳编织。
- 上一篇:搓草绳、做公益
- 下一篇:草帘子给我们带来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