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编草绳,户均赚两万
昨天,一辆外地牌照卡车驶向溧水区晶桥镇水晶村,挨家挨户收购稻草编绳,一捆粗绳付6.5元,一捆细绳付13元,一圈下来满载而归。目前,该村一年消耗1万多亩稻草,每个编织户净增收2万多元,既解决了稻草焚烧带来的环境问题,又给村民带来“真金白银”。
60多岁的徐孝春是水晶村编织户之一,只要有空闲,他便和老伴一起把田里的稻草运到自家院子。他将一根根稻草“喂”进编织机喇叭式的“嘴巴”里,随着机器高速运转,一盘结实的草绳从机器的另一端“吐出”。“草绳加工成本低,工艺简单,不需要多少劳动力。”徐孝春指着旁边一摞摞编织好的草绳说,以前编织靠纯手工,要用脚踩启动轮子转动,现在全机械化生产,效率翻番。去年,徐孝春家靠编织草绳大约赚了两三万元。
“稻草在村里是金贵物,都会攒着,哪舍得烧。”水晶村书记朱保春说,上世纪80年代,水晶村开始用稻草编草绳,目前已形成一定规模。编织好的草绳可用来包裹苗木根部的土球,或是包装陶器,除了南京本地,常州、安徽等地的企业定期也来收购。
记者看到,该村田里、住宅院子里都堆满稻草,路上还有村民蹬着三轮车运输稻草的身影,有的稻草堆旁边还有摄像头。朱保春介绍,2011年,水晶村组建了农民草绳加工协会,成为南京市首批农民创业基地,最开始成员只有100多户,几年下来,编织户已达到300户。2015年,协会在市农工委、市财政局的支持下,为有劳动力的贫困户购买了45台编织机,帮助他们编绳增收,每户净赚2万多元。为了保证稻草堆放安全,协会在堆放点安装了摄像头,防止发生火灾。
“村里不少劳动力外出打工,剩下老人和妇女,编织稻草不费力,还有可观的收入,非常适合他们打发时间。”朱保春说,现在村里打算将编织产业做精做细,向编织工艺品发展,已经邀请专家设计样式,为稻草寻找更多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