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病害图谱
一、辣椒绵腐病
病害英文名:Pepper cottony leak
病原中文名:瓜果腐霉
病原学名:Pythium aphanidermatum (Eds.)Fitzp.
分类地位:真菌界卵菌门卵菌纲霜霉目,腐霉属,瓜果腐霉
病原介绍:菌丝体生长繁茂,呈白色棉絮状。菌丝无色,无隔膜,直径2.3~7.1(μm) 。菌丝与孢囊梗区别不明显。孢子囊丝状或分枝裂瓣状,或呈不规则膨大,大小63~725×4.9~14.8(μm)。泡囊球形,内含6~26个游动孢子。藏卵器球形,直径 14.9~34.8(μm)。雄器袋状至宽棍状,同丝或异丝生,多为1个,大小5.6~15.4×7.4~10(μm) 。卵孢子球形,平滑,不满器,直径14.0~22.0(μm)。该菌在年平均气温高的地方出现频率较高。
寄主中文名:辣椒
寄主英文名:capsicum
侵染部位: 果实、幼苗
症状图:
病害症状:引起幼苗基部腐烂、缢缩而死亡。成株期主要为害果实,引起果腐,在潮湿条件下病部生大量白霉,果实失去食用价值。
发病规律: 病菌以卵孢子在12~18cm表土层越冬,并在土中长期存活。翌春,遇有适宜条件萌发产生孢子囊,以游动孢子或直接长出芽管侵入寄主,此外,在土中营腐生生活的菌丝也可产生孢子囊,以游动孢子侵染瓜苗引起猝倒。田间的再侵染主要靠病苗上产出孢子囊及游动孢子,借灌溉水或雨水溅附到巾近地面的根茎或果实上引致更严重的损失。病菌侵入后,在皮层薄壁细胞中扩展,菌丝蔓延于细胞间或细胞内,后在病组织内形成卵孢子越冬。病菌生长适宜地温15~16度,温度高于30度受到抑制;适宜发病地温10度,低温对寄主生长不利,但病菌尚能活动,尤其是育苗期出现低温、高湿条件,利于发病。当幼苗子叶养分基本用完,新根尚未扎实之前是感病期。这时真叶未抽出,碳水化合物不能迅速增加,抗病力弱,遇有雨、雪连阴天或寒流侵袭,地温低,光合作用弱,瓜苗呼吸作用增强,消耗加大,致幼茎细胞伸长,细胞壁变薄病菌乘机侵入。因此,该病主要在幼苗长出1~2片真叶期发生,3片真叶后,发病较少,结果期阴期阴雨连绵,果实易染病。
病害分类:真菌
防治办法:
(1)床土消毒,床土应选用无病新土,如用旧园土,有带菌可能,应进行苗床土壤消毒。方法:每平方米苗床施用50%拌种双粉剂7克,或40%五氯硝基苯粉剂9克,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9克+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克对细土4~5千克拌匀,施药前先把苗床底水打好,且一次浇透,一般17~20厘米深,水渗下后,取1/3充分拌匀的药土撒在畦面上,播种后再把其余2/3药土覆盖在种子上面,即上覆下垫。如覆土厚度不够可补撒堰土使其达到适宜厚度,这样种子夹在药土中间,防效明显,残效月余。
(2)加强苗床管理,选择地势高、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的地做苗床,播前一次灌足底水,出苗后尽量不浇水,必须浇水时一定选择晴天喷洒,不宜大水温灌。
(3)育苗畦(床)及时放风、降湿,即使阴天也要适时知量放风排湿,严防瓜苗徒长染病。
(4)果实发病重的地区,要采用高畦,防止雨后积水,黄瓜定植后,前期宜少浇水,多中耕,注意及时插架,以减轻发病。
(5)发病初期喷淋72%普力克水剂400倍液,每平方米喷淋对好的药液2~3升,或15%恶霉灵(土菌消)水剂450倍液,每平方米3升。
二、辣椒链格孢黑斑病
病害英文名:Sweet pepper and Pepper black spot
病原中文名:链格孢
病原学名:Alternaria alternate(Fries)Feissl、A.tenuis Nees
分类地位: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丝孢目,链格孢属,链格孢
病原介绍:分生孢子梗簇生,暗褐色,较短粗,或呈不规则棍棒形,2~9 个隔膜,大小27.5~110×2.75~4.5μm,顶端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倒棒状或圆筒状,淡黄色,大小9.5~40×5~11.25μm,纵隔1~6个,多数3~4 个;横隔1~5个,多为3个。具短喙,仅为孢身长的一半,喙多无隔,少数 1~2个隔,无色。
寄主中文名:辣椒
寄主英文名:capsicum
侵染部位:果实
症状图:
病害症状: 病斑初呈淡褐色,不规则形 , 稍凹陷。一个果实上多生一个大病斑,病斑直径 10~20mm,上生黑色霉层,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有时病斑愈合,形成更大的病斑。
发病规律: 主要在病残体上越冬。其发生与日灼病有联系 , 多发生在日灼处。即第二寄生物。
病害分类:真菌
防治办法:
(1) 防治甜 ( 辣 ) 椒日灼病。
(2) 发病初期喷洒 50% 异菌脲 ( 扑海因 ) 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或 80% 代森锰锌 ( 大生、山德生、一世功、霜疫露、奥普安、大锰、壮生、必得利、新万生、新锰生、新农生 ) 可湿性粉剂 600~700 倍液、75% 百菌清 ( 达科宁 ) 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 72% 锰锌▪霜脲 ( 双克菌、克菌宝 ) 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 40% 波尔多精可湿性粉剂 900~1000 倍液 , 隔 7~10 天 1 次 , 连续防治 2~3 次使用百菌清的安全间隔期参见黄瓜黑斑病。使用代森锰锌的每个生长季节只准使用 1 次 , 防止锰离子超标。
三、辣椒枯萎病
病害英文名:Pepper Fusarium wilt
病原信息:病原中文名:尖镰孢菌萎蔫专化型
病原学名:Fusarium oxysporum f. sp. Vasinfectum (Atk.) Snyder and Hansen.=F. vasinfectum=F. malvacearum Taub.
分类地位: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瘤座菌目,镰刀属,尖镰孢菌萎蔫专化型
病原介绍: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略弯曲,顶端稍尖,无色,具2~5个隔膜,多3个。小型分生孢子卵圆形,单胞无色,个别双胞。厚垣孢子圆形单胞,浅灰黄色,单生或串生在菌丝中段或先端。
寄主信息:寄主中文名: 辣椒
寄主英文名:capsicum
侵染部位:整株
症状图片:
病害症状:辣椒枯萎病于发病初期植株下部叶片大量脱落,与地面接触的茎基部皮层呈水浸状腐烂 , 地上部茎叶迅速凋萎;有时病部只在茎的一侧发展,形成一纵向条状坏死区,后期全株枯死。剖检病株地下部根系也呈水浸状软腐,皮层极易剥落,木质部变成暗褐色至煤烟色。在湿度大的条件下病部常产生白色或蓝绿色的霉状物。
发病规律:主要以厚垣孢子在土中越冬,或进行较长时间的腐生生活。在田间,主要通过灌溉水传播,也可随病土借风吹往远处。病菌发育适温24~28 ℃,最高 37 ℃,最低 17 ℃。该菌只为害甜椒、辣椒,遇适宜发病条件病程 2 周即现死株。潮湿或水渍田易发病,特别雨后积水,发病更重。
病害分类:真菌
防治办法:
(1) 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生物有机复合肥或海藻肥; 加强田间管理, 与其他作物轮作;选种适宜本地的抗病品种;选择宜排水的砂性土壤栽种 ;合理灌溉,加强菜地沟渠管理 , 尽量避免田间过湿或雨后积水。
(2) 发病初期喷洒或浇灌 50% 氯溴异氰尿酸 ( 消菌灵 ) 可溶性粉剂 1000 倍液或 35% 福▪甲 ( 立枯灵 ) 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3% 恶霉▪甲霜 ( 广枯灵 ) 水剂 800 倍液、 3.2% 恶甲水剂 ( 克枯星 ) 600 倍液,每株灌对好的药液 0.4~0.5L,视病情连续灌 2~3 次。
四、辣椒菌核病
病害英文名:Pepper Sclerotinia rot
病原中文名:核盘菌
病原学名: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
分类地位:真菌界子囊菌类盘菌纲柔膜菌目,核盘菌属,核盘菌
病原介绍:菌核初白色,后表面变黑色鼠粪状,大小不等1.1~6.5×1.1~3.5(mm), 由菌丝体扭集在一起形成。干燥条件下,存活 4~11年,水由经1个月腐烂。5~20℃,菌核吸水萌发 , 产出,1~30 个浅褐色盘状或扁平状子囊盘,系有性繁殖器官。子囊盘柄的长度与菌核的入土深度相适应,一般 3~15(mm), 有的可达 6~7(cm), 子囊盘柄伸出土面为乳白色或肤色小芽,逐渐展开呈杯 状或盘状,成熟或衰老的子囊盘变成暗红色或淡红褐色。子囊盘中产生很多子囊和侧丝,子囊盘成熟后子囊孢子呈烟雾状弹射,高达90cm,子囊无色,棍棒状,内生8个无色的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椭圆形,单胞,大小10~15×5~10(μm)。一般不产生分生孢子。除侵染十字花科外,还侵染茄科、葫芦科、豆科等多种蔬菜。0~35℃菌丝能生长,菌丝生长及菌核形成最适温度20℃, 最高35℃,50℃经5分钟致死。
寄主中文名:辣椒
寄主英文名:capsicum
侵染部位:花、叶、果实、茎
症状图片:
病害症状: 苗期染病茎基部初呈水渍状浅褐色斑,后变棕褐色,迅速绕茎一周,湿度大时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或软腐,但不产生臭味,干燥后呈灰白色,病苗呈立枯状死亡;成株染病主要发生在距地面 5~22cm 处茎部或茎分杈处,病斑绕茎一周后向上下扩展,湿度大时,病部表面生有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后茎部皮层霉烂,髓部解体成碎屑,病茎表面或髓部形成黑色菌核。菌核鼠粪状、圆形或不规则形。干燥时,植株表皮破裂,纤维束外露似麻状,个别出现长4~13cm灰褐色轮纹斑。花、叶、果柄染病亦呈水渍状软腐致叶片脱落,果实染病,果面先变褐色,呈水渍状腐烂,逐渐向全果扩展,有的先从脐部开始向果蒂扩展至整果腐烂,表面长出白色菌丝体,后形成黑色不规则菌核。
发病规律:主要以菌核遗落在土中或混杂在种子中越夏或越冬,翌年温湿度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和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到植株上进行初侵染,菌丝从伤口侵入,或其芽管直接穿过寄主失去膨压的表皮细胞间隙,侵入致病。以后,田间的再侵染,主要通过病健株或病健花果的接触,也可通过田间染病杂草与健株接触传染,南方2~4月或10~12月菌核有两次萌发高峰期 ,北方多在3~5月。湖北宜昌一带,3月初辣椒定植在大棚后,棚内土壤里的菌核即萌发,抽出子囊盘,子囊盘成熟后稍遇振动即散出子囊孢子,3 月底始见病株,4、5月进入发病高峰,6月以后随气温升高,病情渐趋缓和,但如遇有 3 天以上的连阴雨 ,病情又回升,7月下旬至8月上旬,辣椒收获时,菌核落入土中越夏,如遇有适宜寄主,越夏菌核亦可在10~12月萌发侵染。越夏或越冬的菌核成为翌年病害初侵染源。北方,菌核则在冬末春初萌发,成为北方冬春保护地茄科、葫芦科等多种蔬菜毁灭性病害。
病害分类:真菌
防治办法:
(1) 与禾本科作物实行 3~5 年轮作。
(2) 及时深翻,覆盖地膜,防止菌核萌发出土。对已出土的子囊盘要及时铲除,严防蔓延。
(3) 进行土壤消毒。用 25%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 40% 菌核净可湿性粉剂, 每平方米10g,拌细干土撒在土表,或粗入土中,然后播种;也可选用40% 福尔马林每平方米用药20~30ml 加水2.5~3L,均匀喷洒于土面上,充分拌匀后堆置,用潮湿的草帘或薄膜覆盖, 闷2~3 天以充分杀灭病菌,然后揭开覆盖物,把土壤摊开,晾 15~20 天待药气散发后,再进行播种或定植。
(4) 药剂拌种或温汤浸种。将种子装入干净的酒瓶,再按种子重量 0.4%~0.5% 的量加入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 50% 异菌脲 ( 扑海因 ) 可湿性粉剂,或 60% 多菌灵盐酸盐 ( 防霉宝 ) 可溶性粉剂以后,塞好瓶口,平放于地面用脚来回滚动 100~150 次,使药粉均匀黏附在种子表面后播种。此外对带菌种子也可用 52 ℃温水浸种 30 分钟,把菌核烫死,后移入冷水中冷却。
(5) 生态防治:控制塑料大棚温湿度,及时放风排湿,尤其要防止夜间棚内湿度迅速升高,或结露时间增长,是防治本病的关键措施;注意控制浇水量,浇水时间改在上午,以降低棚内湿度;尤其是在气温较低时,特别春季寒流侵袭前,要及时覆膜,或在棚室四周盖草帘,防止植株受冻。
(6) 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或剪去病枝,带到棚外集中烧毁或深埋。
(7) 发病后喷洒 20% 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 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连防2~3次。
(8) 棚室也可选用10% 腐霉利(速克灵)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每667平米1次200g 熏治,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方法参见黄瓜菌核病。
五、辣椒僵果
病害别名:辣椒石果、辣椒单性果、辣椒雌性果
病害英文名:Pepper stiff
病原信息: 没有这个病原信息!
寄主中文名:辣椒
寄主英文名:capsicum
侵染部位:果实
病害症状:发病早的呈小柿饼状,后期略长大些,皮厚肉硬,色泽亮,柄长 , 果内无籽或籽很少,果实朽住不长,即使条件得到改善,僵果也不长了。露地辣椒7月中下旬发生较多,越冬辣椒多发生在12月至翌年4月。
发病规律:一是春季栽培的常发生在辣椒的花芽分化期,即播种后约35 天,植株受旱或温度低于13℃或高于35℃。二是雌蕊营养不足或过剩形成短柱花,花粉不能正常生长和散发,雌蕊不能正常授粉受精而形成的单性果。三是这种果实缺乏生长刺激素,影响对锌、硼、钾等促进果实膨大元素的吸收利用,因此果实不能膨大,时间一久就形成了僵果。
病害分类:温度不适
防治办法:
(1)选用冬性强的品种。播种前种子用高锰酸钾1000倍液浸种并杀菌。
(2)花芽分化期注意防旱,做到控水促根,防止不正常的花器产生。此期和授粉、受精期,塑料棚等日光温室白天温度控制在23~30℃,夜间15~18℃, 地温17~26℃, 土壤最大持水量不要超过55%。
(3)2~4片真叶期分苗,分苗时用硫酸锌800~900倍液浇根,可增加根系长度,提高抗病力,把僵果率减小到最少。
六、辣椒灰霉病
病害英文名:Pepper gray mold
病原中文名:灰葡萄孢
病原学名:Botrytis cinerea Person ex Fr
分类地位: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丝孢目,葡萄孢属,灰葡萄孢
病原介绍:子座埋生在寄主组织内,分生孢子梗细长从表皮表面长出,直立,分枝少,深褐色,具隔膜6~16个,大小880~2340×11~22(μm), 分生孢子梗端先缢缩后膨大,膨大部具小瘤状突起,突起上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单胞无色,近球形或椭圆形,大小5~12.5×3~9.5(μm)。
病原中文名:富克尔核盘菌
病原学名:Sclerotinia fucckeliana (de Bary) Fuck.
分类地位:真菌界子囊菌门核菌纲柔膜菌目,核盘菌属,富克尔核盘菌
病原介绍:菌落初为灰白色,后为褐色,分生孢子梗散生或簇生于菌落内,浅褐色至褐色;分生孢子大小因环境条件的影响变化较大,广卵形较多,大小6~18×5~12(μm)D扫描电镜下孢子表面光滑D菌核基物表面生,但Cze+2Dox培养基上菌核半埋生居多,大小2.5~15mm左右,圆形至长圆形,常集结成大型不规则形的菌核。性孢子阶段常见,丝精器白色,群体呈灰白色,性孢子球形,大小3~4μm。子囊盘2-3个束生于菌核上,具柄;子囊圆筒形或棍棒形,100~130×9~13(μm)。侧丝线形,有隔膜;子囊孢子无色,卵形或椭圆形,8.5~11×3.5~6(μm)。
寄主中文名:辣椒
寄主英文名:capsicum
侵染部位:叶、茎、花、枝条
症状图片:
病害症状: 幼苗染病,子叶先端变黄,后扩展到幼茎,致茎溢缩变细,由病部折断而枯死;叶片染病 , 病部腐烂,或长出灰色霉状物,严重时上部叶片全部烂掉,仅余下半截子茎。成株染病,茎上初生水浸状不规则斑,后变灰白色或褐色,病斑绕茎一周,其上端技叶萎蔫枯死 , 病部表面生灰白色霉状物;枝条染病,亦呈褐色或灰白色,具灰霉,病枝向下蔓延至分杈处;花器染病, 花瓣呈褐色,水浸状,上密生灰色霉层,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发病规律:病菌可形成菌核遗留在土壤中,或以菌丝、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分生孢子随气流及雨水传播蔓延,田间农事操作是传病途径之一。病菌发育适温23℃,最高31℃,最低2℃;病菌对湿度要求很高。一般12月至翌年 5 月连续湿度90%以上的多湿状态易发病;大棚持续较高相对湿度是造成灰霉病发生和蔓延的主导因素,尤其在春季连阴雨天气多的年份,气温偏低,放风不及时,棚内湿度大,致灰霉病发生和蔓延。此外,植株密度过大,生长旺盛, 管理不当都会加快此病扩展。光照充足对该病扩展有很大抑制作用。南方春播露地,低温多雨时也常严重发生蔓延。
病害分类:真菌
防治办法:
(1) 保护地甜(辣) 椒要加强通风管理,上午尽量保持较高的温度,使棚顶露水雾化;下午适当延长放风时间,加大放风量,以降低棚内湿度;夜间要适当提高棚温,减少或避免叶面结露。
(2) 发病初期适当节制浇水,严防浇水过量,正常灌溉改在上午进行减低夜间棚内湿度或结露。
(3) 发病后及时摘除病果、病叶和侧枝,装入袋中集中烧毁或深埋。
(4) 棚室可选用10% 腐霉利烟雾剂,每667平米1次250~300g 熏烟,隔7天1次,连续或交替熏2~3次,也可喷撤5%百菌清粉尘剂或6.5%甲硫▪霉威粉尘剂,每667平米1次1kg, 隔9天1次,连续或交替防 3~4次。
(5) 种植密度不宜过大,每 667m2 3000~3100 株 , 适当抑制该病扩展。
(6) 药剂喷花参见茄子灰霉病。发病后喷洒 50% 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 倍液、40% 嘧霉胺 ( 施佳乐 ) 悬浮剂1200倍液、50%福▪异菌(灭霉灵)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25% 咪鲜胺乳油1000倍液30%百▪霉威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40% 福▪多(多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667平米喷对好的药液50L,隔7~10天1次,防治2~3 次。使用腐霉利的安全间隔期参见黄瓜菌核病。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地区,选用 25% 啶菌口恶唑(菌思奇)乳油,667平米用药13.34~26.67g。
七、辣椒红色炭疽病
病害英文名:Pepper red anthracnose
病原中文名:围小丛壳
病原学名:Glomerella cingulata (Stonem.) Spauld. Et Schrenk
分类地位:真菌界子囊菌门核菌纲球壳目,小丛壳属,围小丛壳
病原介绍:子囊壳多生在叶背,单生球形,深褐色至黑色,大小65~209μm。子囊棍棒形,平行排列在子囊壳内,子囊间无侧丝,大小24~42×10~24(μm)。子囊内含子囊孢子8个,单胞无色,5~13×4~8(μm),子囊孢子萌发也产生附着孢。
病原中文名: 辣椒炭疽菌
病原学名:Colletotrichum capsici (Syd.) Butler & Bisby、Vermicularia caosici Syd.
分类地位:真菌界半知菌类腔菌纲黑盘菌目,刺盘孢属,辣椒炭疽菌
病原介绍:在PDA上菌落白色,后变灰色。气生菌丝浅灰色至暗灰色,培养基背面黑色。黏分生孢子团白色。刚毛很多,暗褐色,有隔膜,大小96~126× 5~7μm。分生孢子梗具分枝。产孢细胞筒形,内壁芽殖产孢。分生孢子单胞无色,镰刀形,顶端尖锐,末端钝圆,大小217~26×2.5~5.0μm。常形成紧密分枝的链状复合体,不产生菌核。
寄主中文名:辣椒
寄主英文名:capsicum
侵染部位:果实
症状图:
病害症状:病斑黄褐色,水浸状,凹陷,病斑上密生橙红色小点,略呈轮纹状排列。湿润时表面现粉红色黏性物质。
发病规律:炭疽病菌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或以菌丝潜伏在种子内越冬,也可以菌丝体,分生孢子,特别是分生孢子盘随病株残体在土攘中越冬,次年成为初侵染源,病组织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可通过雨水、昆虫传播,引起再侵染。
病害分类:真菌
防治办法:
(1) 种植抗病品种。
(2) 选无病株留种或种子用30%苯噻氰(倍生)乳油1000倍液浸种6小时,带药催芽或直接播种。或进行种子包衣,每5kg种子用10%咯菌腈(适乐时)悬浮种衣剂 10 时,先以0.lkg水稀释药液,而后均匀拌和种子。或用55℃温水浸30分钟后移入冷水中冷却,晾干后播种。也可用次氯酸钠溶液浸种,在浸种前先用0.2%~0.5%的碱液清洗种子,再用清水浸种8~12小时,捞出后置入配好的1% 次氯酸锅溶液中浸5~10分钟,冲洗干净后催芽播种。
(3) 发病严重的地块实行与瓜、豆类蔬菜轮作2~3年。
(4) 采用营养钵育苗,培育适龄壮苗。
(5) 加强田间管理,避免栽植过密;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避免在下湿地定植;雨季注意开沟排水,并预防果实日灼。
(6) 发病初期开始喷洒 25% 咪鲜胺(使百克)乳油1000倍液、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5%溴菌腈(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 丙森锌(安泰生) 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0%波尔多液(必备)可湿性粉剂400倍液、80% 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10天1次 , 连续防治2~3次。
八、辣椒黑霉病
病害英文名:Pepper black mold
病原中文名:葱叶枯匐柄霉
病原学名:Stemphylium botryosum Wallr.
分类地位: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丝孢目,匐柄霉属,葱叶枯匐柄霉
病原介绍:分生孢子梗暗色,单生或丛生,短小。分生孢子卵形至长方形,有隔膜3~4个,壁砖隔状,分隔处缢缩,淡褐色至褐色,大小13~66×7~29(μm)。
寄主中文名:辣椒
寄主英文名:capsicum
侵染部位:果实
症状图:
病害症状:一般先从果顶开始发病,也有从果面开始的,初病部色变浅,无光泽,果面逐渐收缩,并生有茂密的绿黑色或黑色绒状霉,即病原菌。
发病规律:多在果实近成熟或成熟期发生,高湿条件下可见为害叶片。
病害分类:真菌
防治办法:结合防治炭疽病喷洒50%咪鲜胺(使百克)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7%铜高尚悬浮剂500倍液进行兼治。病情严重时,也可单独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霉威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九、辣椒褐斑病
病害英文名:Pepper brown leaf spot
病原中文名:辣椒枝孢
病原学名: Cladosporium capsici (Marchal et Steyaert) Kovacevski、Cercospora capsici Heald. et Wolf.
分类地位: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丝孢目,枝孢属,辣椒枝孢
病原介绍:分生孢子梗多根簇生,直立,上部曲膝状,孢痕明显,平滑,2~5 个隔膜,40~120×4~5.4μm; 分生孢子单生或链生,圆柱形,椭圆形。
寄主中文名: 辣椒
寄主英文名:capsicum
侵染部位:叶
症状图:
病害症状:在叶片上形成圆形或近圆形病斑,初为褐色,后渐变为灰褐色,表面稍隆起,周缘有黄色的晕圈,斑中央有一个浅灰色中心,四周黑褐色,严重时病叶变黄脱落。茎部也可染病,症状类似。
发病规律: 病菌可在种于上越冬,也可以菌丝块在病残体上或以菌丝在病叶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病害常始于苗床。高温高湿持续时间长,有利于该病扩展。
病害分类:真菌
防治办法:
(1) 采收后彻底清除病残株及落叶,集中烧毁。
(2) 与其他蔬菜实行隔年轮作。
(3) 发病初期喷洒80%代森锰锌 (生、山德生)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1:1:200倍式波尔多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53.8%可杀得 2000干悬浮剂10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十、辣椒根腐病
病害英文名:Pepper root rot
病原中文名:茄类镰孢
病原学名:Fusarium solani (Mart.) App. et Wollenw.
分类地位: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瘤座菌目,镰刀属,茄类镰孢
病原介绍:产生小孢子、大孢子和厚垣孢子。小孢子无色,圆筒形,多单细胞,大小5~12×2~3.5(μm)。大孢子镰刀形或新月形,具3~5个分隔。厚垣孢子单生或串生,近球形,大7~11(μm)。
寄主中文名:辣椒
寄主英文名:capsicum
侵染部位: 整株
症状图:
病害症状:定植后,起初病株白天枝叶萎蔫,傍晚至次晨恢复,反复多日后整株枯死。病株的根颈部及根部皮层呈淡褐色至深褐色腐烂,极易剥离,露出暗色的木质部。病部一般仅局限于根及根茎部。该病近年发生面积迅速扩大,为害日趋严重。
发病规律: 以厚垣孢子、菌核或菌丝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主要初侵染源,通过雨水或灌溉水进行传播和蔓延。播种、定植过早,气温低,地温低于 12 ℃发病重。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1) 因地制宜,适期早播,是防治该病最基本的方法。
(2) 用次氯酸钠浸种。浸种前先用0.2%~0.5%的碱液清洗种子,再用清水浸种8~12小时,捞出后置入配好的1%次氯酸钠溶液中浸5~10分钟,冲洗干净后催芽播种。也可用咯菌腈进行种子包衣。
(3) 加强田间管理。防止菜地积水;注意施用腐熟有机肥或施用5406三号菌粉500倍液。
(4) 发病前喷淋或灌35%福▪甲(立枯净)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 氯溴异氰尿酸(消菌灵)可溶性粉剂1000 倍液、50%多宝(根病大扫除)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0%二氯异氰尿酸(菜菌清) 可溶性粉剂300~400倍液、3% 恶霉▪甲霜(广枯灵)水剂 800 倍液,隔10天左右1次,连续灌2~3 次。
十一、辣椒番茄斑萎病毒病
病害英文名: Pepper 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
病原中文名:番茄斑萎病毒
病原学名: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
分类地位:布尼安病毒科,番茄斑萎病毒属,番茄斑萎病毒
病原介绍:质粒近于等轴对称,直径70-90nm。有几个变异株系。烟蓟马能传毒,其介体侵染力强。该病毒理化性不稳定。在汁液中致死温度为40-60℃,体外存活期(室温)2-5小时,稀释终点为2×10-2-10-3。沉降系数:530S。
寄主中文名:辣椒
寄主英文名:capsicum
侵染部位: 整株
症状图:
病害症状:植株矮化、黄化,叶片上出现褪绿线纹或花叶并伴有坏死斑 , 茎上也有坏死条纹并可扩展到枝端。成熟果实黄化 , 伴有同心环或坏死条纹。
发病规律:病毒通过烟蓟马(Thrips tabaci)、西方花蓟马 [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Pergande)]、烟褐蓟马[F.fusca (Hinds)]等自然传播,若虫能获毒,成虫不能获毒,但只有成虫能传毒。因此介体在若虫阶段由病株上取食而到成虫阶段才能传播。介体获毒后22~30天后侵染力最强,但是有的介体终生保毒,它们不能把病毒传给后代。此外,种子可带毒,进行远距离传播。
病害分类:病毒
防治办法:
(1) 选育抗病品种,商品种子用 10% 磷酸三钠浸种 20 分钟,水选后播种。
(2) 发病地区要及时铲除莴苣菜、野大丽花及田间杂草。
(3) 青椒苗期和定植后要注意防治媒介昆虫――蓟马,由于蓟马获毒后需经一定时间才传毒,因此使用杀虫剂治虫防病十分重要,喷药时最好喷到茎基部把生活在根际部的蛹杀灭效果更好。梅雨季前用药 1~2 次,以后蓟马增多,隔 10 天左右 1 次以消灭媒介昆虫,可大大减少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4) 发病初期开始喷洒 24% 混脂酸▪铜 (毒消) 水剂 800 倍液或 20% 盐酸吗啉胍▪乙铜 (毒克星) 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 75% 菌毒▪吗啉胍 (克毒灵) 水剂 500 倍液、10% 混合脂肪酸铜水剂 100 倍液、2% 宁南霉素 (菌克毒克) 水剂 500 倍液、5% 菌毒清水剂 400 倍液,隔 10 天左右 1 次 , 连续防治 2~3 次。
十二、辣椒猝倒病
病害英文名:Pepper cottony leak
病原中文名:瓜果腐霉
病原学名:Pythium aphanidermatum (Eds.)Fitzp.
分类地位:真菌界卵菌门卵菌纲霜霉目,腐霉属,瓜果腐霉
病原介绍:菌丝体生长繁茂,呈白色棉絮状。菌丝无色,无隔膜,直径 2.3~7.1(μm) 。菌丝与孢囊梗区别不明显。孢子囊丝状或分枝裂瓣状,或呈不规则膨大,大小63~725×4.9~14.8(μm)。泡囊球形,内含 6~26 个游动孢子。藏卵器球形,直径 14.9~34.8(μm)。雄器袋状至宽棍状,同丝或异丝生,多为1个,大小5.6~15.4×7.4~10(μm)。卵孢子球形,平滑,不满器,直径14.0~22.0(μm)。该菌在年平均气温高的地方出现频率较高。
寄主中文名:辣椒
寄主英文名:capsicum
侵染部位: 整株
症状图:
病害症状:育苗前期猝倒是在种子发芽至出苗前发生的猝倒,种子萌发的胚芽或子叶在未出土时就受到侵染,表现为烂种、烂芽。育苗后期猝倒是经幼苗出土后发生的感病幼苗,表现为茎基部出现水渍状病斑,逐渐变为黄褐色。在条件适宜时,病斑迅速扩展,可绕茎一周或半周,使幼苗茎部缢缩,子叶尚未凋萎之前幼苗便倒伏于地面。温度大时,病残体表面及附近土壤表面有时会长出白色絮状菌丝,最终导致幼苗腐烂或枯死。
发病规律:病菌在土壤或病残体过冬。一般在地势低洼、土质粘重、冷凉条件下育苗最易发病。苗床未经消毒处理,或播种密度过大,分苗、间苗又不及时,或保温、放风不当,或幼苗徒长、受冻,或低温高温持续时间长,都会加重该病的发生。苗床发病时,最初为零星分布,积水或苗床棚顶滴水处往往是发病的中心,并以此向四周扩散,引起幼苗成片折倒。
病害分类:真菌
防治办法:
(1)加强苗期管理 播种前一次性灌足底水,出苗后尽量不浇水。苗床土温要保持在16℃以上,后期要及时放风换气、降温排湿,炼苗时要增加光照。浸种、催芽要适度,时间不宜过长。播种密度不要过大。
(2)发病初期喷洒72.7%普力克水剂4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甲霜灵锰锌、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30%恶雾灵水剂800倍液。
十三、辣椒疮痂病
病害英文名:Pepper bacterial spot
病原中文名:油菜黄单胞菌疮斑致病型
病原学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vesicatoria (Doidge)Dy、、Xanthomonas vesicatoria (Doidge) Dowson
分类地位:原核生物界薄壁菌门,黄单胞菌属,油菜黄单胞菌疮斑致病型
病原介绍:菌体短杆状,两端钝圆,大小1.0~1.5×0.6~0.7μm,端部具1 根鞭毛,革兰氏染色阴性,发育适温27~30 ℃,最高40℃ , 最低5℃ ,56℃经10分钟致死。
寄主中文名:辣椒
寄主英文名:capsicum
侵染部位:叶、茎、果实
症状图:
病害症状:叶片染病,初现许多圆形或不整齐水浸状斑点,黑绿色至黄褐色 , 有时出现轮纹,病部具不整形隆起,呈疮痂状,病斑大小0.5~15mm,多时融合成较大斑点,引起叶片脱落;茎蔓染病 , 病斑呈不规则条斑或斑块,后木栓化或纵裂为疮痂状;果实染病,出现圆或长圆形病斑,稍隆起,墨绿色,后期木栓化。
发病规律:病原细菌在种子上越冬,成为初侵染源。该菌与寄主叶片接触后从气孔侵入,在细胞间隙繁殖,致表皮组织增厚形成疮痂状,病痂上溢出的菌脓借雨滴飞溅或昆虫传播蔓延。
此病易在高温多雨的七八月雨后发生,尤其是台风或暴风雨后容易流行,潜育期3~5天。发病适温27~30℃,高湿持续时间长,叶面结露对该病发生和流行至关重要。
病害分类:细菌
防治办法:
(1) 选用抗病品种。
(2) 选用无病种子,从无病株或无病果上选留生产用种。
(3) 种子消毒。先把种子用清水浸泡 10~12 小时后,再用 0.1% 硫酸铜溶液浸 5 分钟,捞出后拌少量草木灰或消石灰,使其成为中性再行播种,也可用 52 ℃温水浸种 30 分钟后移入冷水中冷却再催芽。
(4) 实行 2~3 年轮作。
(5) 发病初期开始喷洒53.8%可杀得2000干悬浮剂1000倍液或36%氧化亚铜(靠山)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78%波▪锰锌 ( 科博 ) 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新植霉素 4000倍液、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或硫酸链霉素3000倍液、47% 春▪王铜 ( 加瑞农 ) 可湿性粉剂700倍液、10%口恶 醚唑(世高)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隔7~10天1次 , 共防2~3次。
- 上一篇:又一家“农民银行”倒闭:235户村民千万资金难返还
- 下一篇:五味子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