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为不知道种啥发愁吗?
“我国食用菌产业正处于一个激变的年代,食用菌已成为继粮食、油料、果品和蔬菜之后的第五大种植产业。”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郭先生对食用菌未来的发展极为看好。他认为:“食用菌产业目前还基本上停留在只要生产出就能挣钱的初级阶段。”
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我国食用菌生产模式正从千家万户的手工作坊栽培方式走向自动化、机械化、工厂化栽培方式,形成了多种多样复合高效立体菌业模式,如塑料大棚立体种植模式、林地食用菌套种栽培模式、冬闲田套种模式、菇房层架立体种植模式、防空洞立体栽培模式、多品种周年栽培模式、农作物—食用菌—菌渣有机肥—食用菌循环模式等。下面小编为大家梳理一下,供大家参考。
主体结构为日光温室,出菇模式采用墙式或层架式,复种指数高,一般北墙高2.5-3米,南墙高1-1.5米。北墙有的是夯实的土墙,有的是砖墙,墙上打1-2排通风孔。大棚骨架多采用竹木或水泥预制品。一般栽培面积300-500平方米,栽培量1万-3万袋。
北方地区冬季气候寒冷,一些地方食用菌采用半地下式日光温室大棚栽培。半地下式大棚适宜栽培金针菇、双孢蘑菇、杏鲍菇等。
日光温室大棚可以通过调整覆盖物、揭膜通风等手段,可在一定范围内调整棚内温度、光照、通风条件,因此采用该设施可进行多种食用菌栽培。但大棚栽培收季节限制,要做出合理的生产规划——由于棚膜和覆盖物保温效果有限,冬季棚内夜间温度低于5℃,而夏季棚内温度过高(午间高于35℃),不适宜食用菌生长。
整个大棚采用毛竹建造,覆盖农膜和遮阳网以及草帘遮阴,也有的加盖彩钢板顶棚。棚顶设通风口,用于高温季节降温。棚内采用层架式摆放或墙式码放,层数多,空间利用率高。
该模式下的设施投入低,经济耐用(一般可用3-5年),通风管理简单,保温性能较好。但此类设施一般在毛竹资源丰富的地区搭建,对温、光、水、气调节范围有限,只适宜于季节性食用菌栽培。
该模式目前主要栽培双孢蘑菇。菇房通常高5-6米,长12-15米,宽8-9米,菇房内设多层菇床,床架摆列与菇房方向垂直,床架间通道两端墙面自上而下50cm开设通风窗口,窗大小为0.3米*0.4米。这种菇房保湿保温性能好,菇房栽培面积的利用率高,一般菇房内安装菇床层架10-12层,因此,200平方米的菇房栽培面积可达2000平方米以上。
该模式下双孢蘑菇栽培过程中,栽培原料在菇房外进行一次发酵,菇房内进行第二次发酵,然后进行铺料、播种和出菇管理。每亩产量可达5万千克,产值30万元以上。
此种模式即菇房采用保温材料建造,并安装温度、湿度、通风设备,食用菌生长环境实现完全人工控制,生产不受季节限制,实现周年化生产和产品周年供应。
该模式下菇房保温效果与制冷设备的控温效果尤其重要。为了实现高效运行,菇房内最大限度地进行立体种植,每平方米栽培面积扩大20倍以上,每亩栽培量大9万-10万包(瓶)以上。目前,按照该模式主要栽培杏鲍菇、金针菇、真姬菇、白灵菇、双孢蘑菇等。
菌农间作套种立体菌业模式是指食用菌与农作物套种或轮作的栽培模式,有稻菇型、麦菇型、蔗菇型、菜菇型、棉菇型等。
菌菜套种是利用蔬菜密集叶片的遮阴作用,能为食用菌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既能充分利用土地,又能明显增加经济效益。采用这种栽培模式,蔬菜宜选生长期长、叶片密的长蔓型菜类,食用菌可根据菇种不同,采用畦栽培,或室内发菌、菜行间套放的方法。
林下食用菌栽培主要有3种形式:
一是林间覆土畦栽食用菌——选取林间空地挖成一定长和宽的畦坑,然后播种栽培的方法。适合畦栽的食用菌有平菇、鸡腿菇、姬松茸、双孢蘑菇、灰树菇等。
二是林间地表地栽食用菌——将食用菌菌袋直接放在林间出菇的方法,适合地栽的食用菌有香菇、黑木耳、毛木耳等。
三是林间立体栽培食用菌——适合地势较平坦,树木生长比较均匀整齐、育闭度较大、遮阴效果较好,树木排列较规范的林地,便于搭建拱棚。此外,一些地方采用葡萄架下种植食用菌。
虽然我国对食用菌的开发利用还处在初级阶段,但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君纬农业规划也非常看好食用菌的发展前景,我们判断:随着资本的不断介入,金针菇、杏鲍菇和蟹味菇等食用菌产品工厂化栽培规模迅速扩大,预计未来3-5年,我国将出现3-5家以食用菌经营为主体的上市企业。抓住商机,也许成功的就是你!
- 上一篇:种出来就能赚钱!食用菌高效栽培模式大盘点
- 下一篇:对于猪的管理也要做到"春捂"